小班教案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小班健康课程,小班的孩子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对什么东西也都感兴趣,一颗小小的豆子,普通的口子都能玩上一会,但他们往往在玩的同时,忽略了安 全,特别爱把小东西放进嘴里,鼻子里,耳朵里,不知道那是一种危险的行为,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能让他们增加自我保护意识,知道不能往器官中塞任何东西。设计思路:适合小班幼儿的生理年龄,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和让幼儿动手操作,使他们自己感受到本节课的教育意义,教师作为引导者,负责总结幼儿说出的体会、感觉等,帮助他们学习掌握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好习惯。
活动名称:
《丁丁历险记》
活动目标:
1、 尝试感知不能呼吸的感受。
2、 知道不往嘴里、鼻子里、耳朵里放东西。
3、 学习正确的生活习惯。活动准备:小狗的手偶,教师自制头像,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教师幼儿歌表演《小狗乖乖》师:宝贝儿们我们刚才扮演了哪种小动物呢?(幼儿自由发言,引出小狗丁丁,为故事表演《丁丁历险记》做准备)
(二) 故事表演《丁丁历险记》
教师提问:丁丁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丁丁现在遇到危险我们赶快想个办法吧?
教师小结:宝贝们说的都很棒,我们先自己鼓励一下!
师:原来丁丁把小扣子放在嘴里,滑到了喉咙里。小朋友们真棒帮丁丁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现在我们看看丁丁到底怎么办了呢?继续看故事表演。
师:丁丁把小扣子放在了嘴里,那宝贝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小东西不能放嘴里呢? (幼儿自由回答)
师:宝贝们小东西能放嘴里吗?我这有二个小朋友,我们一起告诉他,小东西不能放进嘴里吧!除了嘴里不能放小东西,还有哪些地方不能放小东西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师:宝贝们说得都很棒,那我们一起告诉这两个小朋友吧! ( 幼儿把代表不能放小东西的小卡片粘贴在小朋友的头像上。)
教师小结:嘴里不能放因为不小心会滑到喉咙里。(分别讲解鼻子、耳朵)
师:好了,现在我们听听丁丁还有什么要和小朋友说吧!
丁丁:我以后再也不把小东西放嘴里了!今天我还知道,耳朵里、鼻子里也不能放,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学我哦!游戏《要不要》
师:宝贝们你们听清丁丁说的话了么?你们记住了吗?那我们邀请丁丁和我们做个《要不要》的游戏吧~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尝试多种方法拍球,锻炼孩子四肢协调能力。
2 激发幼儿对拍球的热情。
3 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 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 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小皮球、录音机、音乐《我爱洗澡》、场地
活动过程:
(一)活动身体《宝宝和我做早操》
今天天气真正好,宝宝和我做早操。
点点头,耸耸肩。伸伸臂,弯弯腰。
踢踢腿,蹦蹦跳。真是妈妈的好宝宝。
(二)宝宝跟妈妈学本领。
1,交代游戏名称和要求。
2,练习走、跑、跳。(在拿球的路上,设置情景:天气晴朗:一个跟着一个走;下雨了:一个跟着一个跑;有水洼:一个跟着一个跳。)
(三)和球宝宝做朋友 (老师抛球或滚球,小朋友走或跑去捡球。)
1,复习拍球儿歌,体会拍球儿歌的内涵。(拍得轻,跳的低;拍的重,跳得高。)
2,老师示范拍球方法:拍球时两脚开立,两腿稍屈,上,小臂自体稍向前倾,手指自然分开,并与手掌成一浅勺形。拍球时以肘关节为轴然上下拍球,当球反弹起来时将球拍下。
3,老师重点按儿歌的节奏拍球给幼儿观看,再演示各种花样拍球的动作,激发幼儿的拍球欲望。
4,幼儿自由练习,尝试用手和球宝宝做朋友的各种玩法,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手不要离开球宝宝,让球宝宝围挠在自己身边。
5,请表现出色的幼儿演示不同的拍球方法,注意用儿歌的形式指导幼儿拍球,动作姿势能协调就行。
6,让孩子们都来展示一下和球宝宝怎样做朋友的。
7,鼓励幼儿再次练习。提出更高的要求:多种方法让球在自己的身边(在线内拍球、线上拍球、左右手拍球等等。)激励幼儿和球宝宝做朋友的热情。
8,教师小结,鼓励表扬孩子们的表现。
(四)放松活动《我们来洗澡》
活动反思:
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因此,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以外,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练习、不断地表现。他们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自己、因此游戏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童心世界。
上下楼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的上下楼时的安全意识。
2、提醒幼儿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3、学习上下楼的正确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语:今天是小狗的生日,我们小朋友要到小狗的家里做客,可是小狗的家在二楼,它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安全的上下楼吗?
二、展开
1、请幼儿说一说平时是怎样上下楼的?
2、老师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掌握。
小结:小朋友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靠右边走,眼睛看着前方,右手扶住栏杆,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的向前走。
3、提问: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上下楼梯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上下楼,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时要考右边走。
4、老师带领幼儿练习上下楼,到小狗家送礼物。及时提醒、帮助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
三、延伸
1、幼儿集体唱生日歌向小狗表示祝贺。请一名幼儿当“小狗”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小狗与小朋友告别。
2、活动延伸:在平日的活动中随时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
2.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知道与同伴合作完成小任务。
二、活动准备:
草席、推车、球、木梯子若干把
三、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2.介绍活动材料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器械,你们看看这些可以怎么玩?
2.幼儿自主探索进行游戏
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中好的玩法给予鼓励
对于不参加活动孩子要给予积极鼓励,参与到活动中来。
3.经验拓展,同伴互助学习
刚才你是怎么玩的?请幼儿进行示范
你可以学学你的小伙伴的玩法。
4.引出游戏“开着火车去旅行”讲解游戏规则
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有的小朋友推着小车在赶小球,有的小朋友拿着席子飞盘飞的远远的高高的,还有的小朋友把飞盘顶在头上当帽子,真的很不错哦,现在老师把他们变成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教师讲解活动要求:第一个任务你要先把球赶进球门里,然后拿起一张席子飞盘顶在头上,走过来坐上火车,最快完成第一个任务的小朋友可以当火车头,坐满5个小朋友你们的小火车就可以去旅行了。
5.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教师对个别幼儿进行保护(主要指导幼儿完成第一个任务把球感到球门里,然后坐满五个人才出发)
活动目标
1、能观察画面线索,尝试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故事的有趣,学会用“啪啦啪啦小鼹鼠钻地发现xx句式说话。
3、懂的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萝卜、红薯、蚯蚓、大蛇完整图片若干。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黄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小伙伴,你看它是谁?(出示PPT1图片)师:我是一只小鼹鼠,我的嘴巴和爪子都是······(引导幼儿说出是尖尖的),我的脑袋······(引导幼儿说出圆圆的)。我有一个非常大的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师:对了,我会用我尖尖的爪子钻地呢!你们看这些都是我钻的哦!(出示PPT图片2)
师:天气越来越冷了,地面上都结冰了,哎!好无聊,我还是钻到地底下玩吧!!
二、活动过程
(播放课件声音——啪啦啪啦)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出示PPT图片3)噢!它果然在钻地呢!(播放课件声音——砰)师:这是什么声音啊,哪位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呢?你看!哎呀!真的碰到东西了,它碰到什么了呢?
根据孩子发现的特点,展开分析讨论,确定是什么东西,并出示完整图片,幼儿随教师学说“小鼹鼠啪啦啪啦钻地发现了红薯”句式。教师出示红薯完整图片。
(出示PPT图片4)你们看这幅图上小鼹鼠它发现了什么呢?教师出示萝卜完整图片。那你们觉得它是怎么发现的萝卜的?引导幼儿说出“小鼹鼠啪啦啪啦钻地发现了萝卜”(出示PPT图片5)小鼹鼠已经啊呜一口吃起来了了。(出示PPT图片6)小鼹鼠又开始钻地了你们看这次它发现了什么?出示蚯蚓完整图片。对了!小鼹鼠最喜欢吃的就是蚯蚓了!引导幼儿说出:“小鼹鼠啪啦啪啦钻地发现了蚯蚓”。(出示PPT图片7)看!小鼹鼠又忙活起来了(播放课件声音——嘶嘶)是什么东西发出了这种声音啊!教师出示大蛇的完整图片。(出示PPT图片8)引导幼儿说出:“小鼹鼠啪啦啪啦钻地发现了大蛇”
教师
(播放课件声音——啪啦啪啦)
师:这个声音好熟悉啊!是什么声音呢?那你们知道又是谁在钻洞吗?那就跟黄老师一起把故事完整的听一遍,我们到故事里去找找答案吧!
三、教师操作课件,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看是谁也在在挖地啊?小鼹鼠终于找到了他的好朋友,他们终于可以一起开开心心的玩了!
四、延伸游戏——啪啦啪啦砰
游戏规则:教师扮演小鼹鼠随机钻洞,幼儿齐说啪啦啪啦砰,砰的时候教师停在哪个幼儿面前,幼儿就要说出一种地底下的动植物名称。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师:看来你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现在啊我们小朋友都是小鼹鼠,我们回教室继续开动脑筋想一想,讨论一下还有什么动植物是生长在地底下的,再玩一玩游戏好吗?
活动目标:
1、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材料。大胆尝试制作泡泡水。体验探索的乐趣。
2、愿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自带的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带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
活动过程:
1、交流材料。回忆经验
从孩子们对吹泡泡特别感兴趣入题。询问小朋友还找到了哪些会变泡泡的东西。并请他们跟好朋友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带来的材料。
2、分类介绍。丰富经验
(1)请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各自带来的材料。说说他是怎么知道这种材料可以制泡泡水的。
(2)由于小朋友带的材料可能有重复。无需一一介绍。当介绍到某种较普遍的材料时(如沐浴露)。可以问问还有谁也带了这种材料。带的是什么牌子的。等等。
3、运用经验。积极探索
(1)在探索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材料作简单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做泡泡好吗?戚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杯子、盖子上带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篮里也有各种不同的材料。你们也可以选择。
(2)孩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a、观察孩子们使用材料的情况。
b、及时根据孩子们的探索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c、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泡泡。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d、发现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时。及时让其他幼儿分享这些信息。
4、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当有的幼儿制作出泡泡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同伴、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验。
(2)和孩子们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活动设计评析:
“泡泡从哪里来”的主题源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经验的关注。并在许多幼儿对此感兴趣的基础上。及时转换成一个预设活动。教师依据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其认知活动明显受情绪支配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难以理解的年龄特点。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以及与同伴和老师的初步交流。
活动设计分四个环节。四个环节的逻辑程序考虑到了小班幼儿学习的心智特点。从引发幼儿回忆各自不同的游戏经验出发。唤起幼儿大脑皮层原有“暂时联系”通道的觉醒。激发每个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第二环节的分类介绍是建筑在幼儿零碎、泛化的对泡泡从哪里来的感知经验基础上的概括与提升。但是对于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小班幼儿来说。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所以。教学过程安排了尝试操作的环节。为幼儿提供尝试――发现――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失败――修正――成功的过程中。满足自主操作、试验的需要。满足表现的愿望和相互认同的心理需要。体验成功的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