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桥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案 篇1一、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有韵味。在表达上有三个特点:(1)构思别致新颖,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的句、段,来渲染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是难点,因为学生对洪水中逃生并不熟悉。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的品质的表达方法学生接触不多,本课不作刻意强调。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语言文字,重点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体会他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用生命维持求生的秩序、坚持求生的顺序,将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让学生从内心受到感动。
3、理解文章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一层,唯一求生之路——“窄窄的木桥”;第二层,老汉用自己及亲人的生命搭设了乡亲得以逃生的桥——“生命桥”;第三层,老汉用他自身的光辉形象矗立起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桥——“党群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难点:理解题目蕴含的含义。
五、教具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水的文字、图片的幻灯片和音像资料;制作重点句子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桥》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板书课题:16、桥(课件展示木桥)
(1)齐读课题:
请看这座木桥,如果这是一座普通的桥,你会怎么读课题?读
如果这是一座有特殊意义的桥,你会怎么读?读
如果这是一座震撼你心灵的桥,你会怎么读?读!)
(2) 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洪水--老汉
(二)走近洪水,感悟洪水可怕。
1、这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洪水的,把它画下来。
2、谈话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四个字,几句话?及其简短的字句,给你怎样的感觉?读出这突从天降的大雨、急雨。板书:写法“语言简练”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这是人在跳舞吗?(魔鬼、死神在跳舞,是死亡之舞啊!)拟人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狞笑是一种怎样地笑声?是什么在逼近?(死亡)拟人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谁来读读?多么可怕的洪水呀? 板书:比喻 拟人
4、让我们来再次感受一下洪水的凶猛吧!(出示洪水视频)如果你置身其中,心里什么感受?然后,齐读所有的洪水句子。
师:洪水迅猛地向上涨,灾情在不段地加重,此时的人们需要的是什么?(逃生,桥)
5、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师:这时,桥就是人们的希望,这是“希望桥”“逃生桥”,而此时的人群又是怎样的?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2)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这还是希望桥吗?不!这时一座“危桥”就在这危机的时刻,人们最需要的是有一个领导的人--老汉就站在木桥前!
、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初步感受老汉想形象--他像一座山
师:你知道老汉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他是什么样子吗?
找到“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抓住“清瘦”对比“他像一座山”,找出“盯”,体会老汉的镇定和沉着。板书:沉着镇定
a.轻轻地读,用心体会,一个“盯”字,你读懂了老汉的心了吗?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在想什么?(有序)
b.理解“他像一座山”。“山”给人怎样的感觉?(伟岸、高大、稳重)老汉没有伟岸的身材,他的什么给人山一般的感觉?(板书:镇定)读出一个镇定的老汉!
人们依赖老汉,他是人们心中的靠山啊!所以说——(再读)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人们对老汉求生的期盼?“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一个“望”字,你从人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人们像往常一样把求生的目光投向了他们拥戴的老汉。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7~23自然段,用波浪线线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2.小组汇报。
3、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连用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了什么?(情况危急,必须有序:“排成一队”,“党员排在后边!”)他像一座山那样的镇定与果断。
(2)忘我的老汉。
a.透过老汉的镇定,你读懂老汉这个人了吗?“一百多号人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此情此景,你读出什么了?人们纷纷逃向了生的彼岸,只有老汉坚守在桥边指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相机板书:忘我)这是一个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一心想着他人的老汉啊!(读句子)
b.过渡:我们继续用心灵感受这位老党员。读下面的句子,你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3)无私的老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哪些字词刺痛了你的眼睛?为什么?(揪、吼道、豹子)
b.透过这些词语,你读懂老汉的心情了吗?读出老汉此时的焦急、恼火。
c. ……此处隐藏3180个字……一定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瀑布、轮船、五辆汽车并排驶过、天上的星星这些图片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这里向学生讲解关于彩虹的一些科普知识。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我都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学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感情朗读。在这里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多种朗读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同桌互读的方式朗读。
(3)开火车的方式轮读。并且陪上音乐来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加深感悟通过读来展开想象,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就变成快乐的小精灵,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彩虹上去看看。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们动笔描绘他们想象中的天空。这时也许一条条彩虹、一轮轮鲜红的太阳、一个个奇怪的外星人等等就会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让学生把自己的图画讲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童话故事。
目的:扩展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桥教案 篇6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学生自由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b.读通课文。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两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a.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第2段最后一句话)
b.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同学齐读)
5.再读全文。
第 二 课 时
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a.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1~4自然段。
b.四人小组讨论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潜)、结实、透明)
c.兰兰在潜水桥里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6~9自然段。
a.朗读第6~9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b.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c.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携带方便)
3.学习第10自然段。
a.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桥梁专家)
b.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朗读全文
第 三 课 时
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巩固识记,书写生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a.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点”;b.“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c.“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座:强调把“坐”字写得小一点,偏右一点。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互相评价。
激发创新思维
以“说说你心目中的桥”为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板书参考
32 兰兰过桥
潜水桥 结实、透明
塑料桥梁 轻巧、携带方便
桥教案 篇7【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