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5 14:11:12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3、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重点:

熟读文章,并能有感情地背诵本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板书课题:诫子书)

文言文重在读,今天我们就以读为主,按以下四步来进行,这也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即:朗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品读(美点赏析)——背读(积累语言)(板书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读得流畅、自然。发音准确清晰,不增字,不减字,不重复。

②读得有韵味,可以带点古人的味道,注意语调的轻重,语速的快慢。

3、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全班齐读。注意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三、译读课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注释,小组讨论。

2、学生口译本文(一人翻译一句,教师相机指导)。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

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静以修身)

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非淡泊无以明志)

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夫学须静也)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才须学也)

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非学无以广才)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非志无以成学)

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韬慢则不能励精)

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险躁则不能治性)

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

四、品读课文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学们以“本文好在。原因是。”的句式来回答。学生举手回答。

例如:

本文好在主题鲜明。作者通过本文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淡泊和宁静,不能急功近利。这对我们非常具有意义。

本文好在音韵和谐。文章只有6句话,以对偶句和四字句为主,读来朗朗上口。例如前5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均为对偶句。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均为四字句。当我们放声吟诵时,就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本文好在结尾写得形象生动。“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所作为的人比喻为枯枝败叶,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句作者采用想象的手法,揭示了不懂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的人的结局,说他们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

五、背读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积累语言。

2、学生上台有感情地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切的教子之心。

作者:杨顺琴邮编:441002地址:湖北省襄阳市第12中学

附:

 1、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2、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废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

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 ……此处隐藏2608个字……/p>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预设

(1)“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基础。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诸葛亮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要修身养德成为君子。(2)儒家的先贤大德也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孔子、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箪食,一瓢饮”,体现出他们的生活俭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淡泊名利。

师小结:修身养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是基础,我们要以静来修身养德,屏除心中的各种杂念,不汲汲于富贵,不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专一,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德的目的。

【设计意图】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挖掘“君子”背后的儒家思想,感受儒家文化。

2.结合现实谈收获

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生自由发言,师点评指导)

预设

示例一:关于“静”,我们要高质量地学习,就需要静,不静,我们就做不到严谨治学;我们要陶冶性情,也需要静,只有在静的时候,才能屏除杂念,审视自己的内心,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示例二:关于“俭”,我看到学校有很多攀比现象,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比吃的是不是进口的,比穿的鞋子是不是明星款的,这种现象反映了学生热衷于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容易受到外界物质的诱惑,造成虚荣、自私等心理,不利于我们优秀品质的培养。

示例三:关于“志”,我明白了立志很重要,志当存高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如果不立志,在学校就会不用心学习,成绩落后,不能考上大学;进入社会后,浑浑噩噩,终将一事无成。

示例四:关于“学”,我明白了只有勤学才能增长才干。拥有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社会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示例五:“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让我想到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回顾一生时才发现自己什么贡献都没有。

结束语: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诫子书》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他劝勉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字字句句都是真心话,不仅劝诫他的子孙,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学习之处。

【设计意图】由课内学习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以有益的指导和启迪。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在思辨的过程中,将课文内容巩固、消化、吸收,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诸葛亮生平经历和经典的故事,网上查找,也可以读《隆中对》和《出师表》,了解诸葛亮有哪些事迹,具有哪些精神。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之后,要求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生平经历的资料,读读与诸葛亮有关的文章,有利于学生感受诸葛亮身上体现的儒家思想和精神,进一步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围绕文本特点,以朗读为语文素养培养主线,在读中明节奏,在读中明内容和情感,在读中明重点和思路,在读中懂内涵和文化,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层深入理解文章。以儒家文化为人文线索,从文本出发,紧扣“君子”的“接世”情怀,拓展延伸。本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深化。

【疑难探究】

怎样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诫子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静”是学习的前提。“静”指的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可以静静地沉思,可以安静地反思自己的作为。要做到“静”,自然要屏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3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

2、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二、自主学习

1、学生借助资料了解诸葛亮及其创作《诫子书》的时代背景。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标划出课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

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为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正音释义。

4、组织学生倾听《诫子书》的.配乐朗读并注意其节奏、语速和语调。

5、学生朗读课文提取关键把握其主要内容。

三、展示交流

1、诸葛亮创作《诫子书》的背景。

我所了解的《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1)非志无以成学。学:名词,学业。

(2)非学无以广才。广:动词,扩展。

(3)非志无以成学。志:动词,立志。

(4)夫学须静也。学:动词,学习。

3、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四、合作探究

1、出示探究问题:

(1)诸葛亮要求儿子应如何修身?

(2)诸葛亮认为澹泊和宁静有怎样的作用?

(3)诸葛亮认为应该怎样求学?

2、小组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展示

(1)要从澹泊和宁静狠下功夫。

(2)澹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

(3)要宁静,要有志向。

五、拓展延伸

1、拓展问题:

诸葛亮认为“淫慢”“险躁”将导致怎样的后果?

2、教师点拨:

淫慢不能振奋精神,险躁不能陶冶性情,将随年岁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从而无用于世,悲守穷庐。

六学生小结:

组织学生以“通过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我明白了……”的形式谈学习感悟

七、检测训练

1、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

(3)夫学须静也。

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课堂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