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时间:2025-02-10 07:13:44
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昆虫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昆虫记读后感1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法布尔的著作。

读了这本书,我由衷地贊叹大自然的神秘。在我们生活空间里,在我们不注意的某个角落,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一个个感人故事。瞧那蜘蛛织的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那黑步甲,在危急时刻,居然可以躺着一动不动来躲避危险。有人以为那是装出来的。不,不是!那是真实的暂时昏迷状态。在看看那螳螂,表面上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居然在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它也会死在个头最小的蚂蚁的魔抓下……

当我读完蝉这部分时,更是感慨万分。为了那阳光下短暂的三个月,他们在暗无天日的地底下要孕育三年。它们的每一次鸣叫,都是在为自己生命喝彩,虽然它们自己几乎是听不到的。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珍惜,既然活着,就要活的灿烂。

看了《昆虫记》以后,我越发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球并不属于人类,它属于地球上的所以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即使最微小的昆虫的生命也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昆虫记读后感2

《昆虫记》是法布尔用一生写下的传世著作。它既是文学中的典范,也包含着科学的精髓,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的语言通俗易懂,为我们介绍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和各种趣闻轶事,让我们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最令我惊讶的就属书中的蟹蛛。蟹蛛的身材并不怎么样,它有三角形的躯干,身体下端左右两侧还各有一块乳突,就像骆驼的驼峰一样。但是,它的皮肤像绸缎一样,以乳白色和乳黄色为主,腿上遍布着玫瑰红色的条纹,还有背上的胭脂红色曲线和胸部两侧的淡绿色条纹构成的“纹身”,十分令人赏心悦目。蟹蛛不像其他的'蜘蛛一样织网,它会“埋伏”在花朵里,待蜜蜂吃得心满意足是,便突然跳出来捕获它。它会残忍地吸干蜜蜂的血,留下一个躯壳,等待着下一个受害者。

但是,这个吸血狂魔其实是一个非常温柔的母亲。它肚子里的丝线不是用来捉猎物的,而是作为给婴儿筑巢保暖的材料。蟹蛛将卵产在一块隐蔽的高地上,用丝线包裹成一个不透明的白球。它不分昼夜,一直守在卵囊的一旁,凶巴巴地赶走所有的入侵者。蟹蛛不吃不喝,变得又干又瘦,一直到小蟹蛛孵化出来的那一天,垂死的母亲耗尽最后的力气,撕开了卵囊。当小蟹蛛们混乱地钻出来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已经紧紧地贴在它的窝上,安然死去了。

母亲是伟大的。想起过去数十载的光阴,妈妈始终在为我而努力奋斗。她的工作是钟点工,很辛苦,整天跪在地上做保洁工作。她不管天气如何都会外出工作挣钱。看着老妈那逐渐变白的头发和额头上增添的皱纹,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当我生病的时候,她总是为我担心着,希望我能尽快痊愈。我想对妈妈说一声:“老妈,我爱你!”

昆虫记读后感3

寒假里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上个学期我们学的《装满昆虫的口袋》中的主人公法布尔。读了这本书后,我学到了许多有关昆虫的知识!我深深地被这本书吸引。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了数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我细致地了解了昆虫。

这本书里写着:螳螂孔武有力,嗜肉成性,专吃活食,是昆虫世界凶恶的猛虎,埋伏着的恶魔,田野的霸王。螳螂在捕捉猎物时,它的钳子先是收着的,静静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当地的人们还以为它在祈祷。可是,假若有一只苍蝇从它面前飞过,它就立刻以闪电的速度扑过去钳住虫子,咬开它的颈部,然后从容地把虫子吃掉。这让我知道了:虽然螳螂外表美丽,但是内心非常凶残,我们要看到它凶残的本质,不要被它的美丽外表所迷惑。但是,别看螳螂这么凶猛,它也有被欺负的时候。螳螂的幼虫刚从窝里出来的时候,往往被弱小的蚂蚁咬碎吃掉。不过,一旦螳螂长大,蚂蚁就再也不敢欺负它了。

我还很佩服蜣螂。蜣螂这个名字大概大家都很陌生,其实这只是一个学名,其实这是一种叫屎壳郎的昆虫的学名。大家对屎壳郎都不陌生吧。大概大家都觉得这种昆虫天天和污秽之物打交道,想必也不是什么好虫子,自然不及萤火虫那般可爱。但是不要忘了,它为什么叫屎壳郎?就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为人们消耗着那些无尽的废物。

蜣螂的.工作是比农民还要辛苦的,但是蜣螂却比农民还要任劳任怨。蜣螂在田地里工作,拖拉机播种机推土机等等都会影响它的工作,甚至一把普通的锄头横在它面前也会阻挡它的去路。那么蜣螂会去把废物堆到那些拖拉机上吗?当然是不会。它们会绕过那些轰鸣作响的机器另辟新路,哪怕是千辛万苦堆积而成的成果被毁,它们也不会在那里发着无尽的牢骚,而是节省下那些发牢骚的时间来尽快开始新的工作,这就是蜣螂所做的一切。这让我觉得:蜣螂虽然外表丑陋,但是任劳任怨担负起清洁地球的使命,让人类的家园更加美丽。

法布尔为我们开启了昆虫世界的大门,我想,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法布尔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的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斯所说的:“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大自然,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奥妙。

昆虫记读后感4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它是由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于19世纪末创作的一套长篇生物学著作。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法布尔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直到1907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

他喜欢探索自然,观察生活,并且对学术研究十分严谨的态度。他为了研究昆虫,一生如痴如醉地观察昆虫的习性。有一次,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死苍蝇,一连看了三四个小时,以致四周围满了人,还骂他是“怪人”,可他全然不觉。又有一次,他爬上果树观看螳螂的活动,直到树下有人大叫“抓小偷”,他才从昆虫王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还有一次,法布尔在普温斯教书时,经常到附近一条沙路上观察昆虫。有一天大清早,他在沙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蟋蟀的叫声,于是循着声音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轻轻地躺了下来。几个农妇早上去摘葡萄时看见他,到黄昏收工时,看见法布尔还躺在那里。她们实在不明白,这个人怎么花了一天工夫,就只看一块石头,简直是中了邪!其实他是在观察石头旁的蟋蟀。法布尔活了九十多岁,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昆虫学的研究上,可见法布尔对文学的痴迷。

法布尔有一个夙愿,是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可用来观察、记录昆虫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作者的“钟情宝地”,也是一直苦苦追求但总难以实现的一个梦想。法布尔 ……此处隐藏5990个字……的轰动和奇迹!

读完这本书后,我被一系列的事情所感动,比如泥水匠蜂造的房子和不懈的精神,蚂蚁的团结和友谊的品质,以及一系列的事情。他们和人类一样,有着优秀的品质和精神,都在努力生存。法布尔的书充满了文学色彩。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详细反映了作者对昆虫的感受,也展现了昆虫独特的个性。杨柳天牛就像一个吝啬鬼,穿着一件看似缺布的短燕尾服;小甲虫为后代做出无私的贡献,伤害孩子的心;被蜘蛛咬的小麻雀也会吃得很开心,如果我们吃得慢,它甚至会像婴儿一样哭。多可爱的'小生物啊!我觉得我读书的时候就像一只旁观的昆虫,每只昆虫都有人的情。此外,法布尔抛开了人们的普遍观点。在研究蝉时,他发现蝉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勤奋者,而蚂蚁是一个凶猛的掠夺者,抢走了蝉辛苦获得的所有食物。这让我发现,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别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和研究来寻找真正的答案。我感叹法布尔为探索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昆虫与环境密切相关,让我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法布尔老人让我了解昆虫世界,昆虫让我永远记得法布尔老人。

《昆虫记》开阔了我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问题的深度会超过以往。 《昆虫记》是一本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不管是谁,只要仔细阅读《昆虫记》,读出味道,读出感受,一定能知道更多。

昆虫记读后感13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一一《昆虫记》,作者用鲜活的语言、幽默的笔调描述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婚习、繁衍和死亡,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是一本包涵着丰富知识的科普读物。

要了解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想必要花很长的时间与精力去观察他。那对于本书的作者法布尔去了解一只昆虫的生活习惯,那不是比去了解一个人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吗?可以感受到这本书的来之不易。在译后记中,说道:法布尔行走在田间,双手十分灵巧,时而拨开草叶和石头,寻找昆虫的踪迹,时而趴在地上,盯着昆虫洞穴如痴如醉地看上半天。法布尔竟然能对这些毫不在值得一提的昆虫这么感兴趣,是为什么呢?

在研究中,他细心观察每一个小小的昆虫,他对于一件事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是什么勇气,让法布尔如此仔细,如此醉心地观察昆虫们的'习性生活。原来是那颗热爱科学的心!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他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一次实验失败了,转身又设计下一次。这种严谨审慎、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是多么令人佩服!

对于我们,也要学他的精神,对学习也同样热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学习,也会像法布尔一样大有所为!

再一说到昆虫,我就很讨厌,比如蚊子、蝉、蜘蛛……但读了这本书,就会对他们有了其他的了解。我就来说说蝉吧,蝉在夏天总是在“唱歌”,虽然在作文中经常写到蝉总是在夏天唱着交响乐,委婉动听。但我认为它越唱就越令人生厌!后来才知道,因为蝉成长到能叫的时候是要经过很多年的蜕变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一旦能叫就叫得大声,因为夏天一过,它们就会死去的。现在就算是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候,蝉天热的时候正是时机,它们不停的鸣叫是为了获得异性的关注,以求配。现在正是暑假,的确蝉唱的很大声,我只能静静的欣赏喽!

在这本书里学到了作者法布尔的科学精神,还有小昆虫有关它们的故事和秘密,世界上还有许多没被发现的昆虫,就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了!

昆虫记读后感14

科学领域的经典,文学领域的经典,影响了世界一百年并值得一生的作品。欣赏栩栩如生的图片,聆听大师关于昆虫世界的悲喜剧。

昆虫学这本书非常吸引我。原来昆虫世界有如此多的秘密。这让我第一次进入一个生动而神奇的昆虫世界。

读完《昆虫》后,我知道了:蝉是如何在清晨蜕皮的;蜣螂属于我滚动粪球的方式。蚂蚁是如何吃蚜虫分泌物的?也很明显,“棉铃虫之子”是错误的。蜜蜂捕捉绿色蠕虫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是为了给后代安排食物。

《昆虫》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动物,但是在它生命的.早期,它也会在最小的蚂蚁的控制下被牺牲。”蜘蛛织网,“即使有圆规、尺子和其他工具,没有一个设计师能画出更标准的网。”

法布尔不容易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生活贫困。他通过自学获得了几个学位。他前半段生活贫困,后半段几乎没有衣食。然而,法布尔没有屈服于各种困难。他勤奋自学,认真选择研究方向,坚持观察研究昆虫和植物,不断创新商品。

我钦佩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将来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半途而废。

法布尔不容易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生活贫困。他通过自学获得了几个学位。他前半段生活贫困,后半段几乎没有衣食。然而,法布尔没有屈服于各种困难。他勤奋自学,认真选择研究方向,坚持观察研究昆虫和植物,不断创新商品。

我钦佩法布尔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将来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半途而废。

昆虫记读后感15

19世纪末,法国南方的塞里尼昂,一位精神矍烁的老头行走在田间.他的皮肤被强烈的阳光晒得很黑,双手十分灵巧,时而拨开草叶和石头,寻找昆虫的痕迹,盯着虫子的洞穴如痴如醉地看个半天。

人们把他看成一个怪人,正是这个怪人法布尔,写出了十卷《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部详细介绍各种各样昆虫的习性的科普类书籍,作者在塞里尼昂镇买下了一片荒地,里面生活着各式各样的昆虫。并且每只昆虫的习性也大不相同。这使得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法布尔起了研究他们的兴趣。于是,《昆虫记》承载了法布尔多年研究的心血,成功出版。

《昆虫记》让我感受到自然世界的丰富多彩,领略到了生命的奇迹。它不仅仅是介绍昆虫,它还告诉了我自然的力量,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里,它们靠着自身独有的生存技能在大自然中生存下去,并且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生生不息。

既然《昆虫记》向我们介绍了充满生命力的昆虫世界,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生命?为什么生命是有趣的?

一个有意识,能生长的一切物体,就可以是一个生命体。一个一个独立的生命体聚在一起,就成为了大自然。在大自然里,每天有无数的生命诞生,也有无数的生命消逝。这是必然的自然循环。

但有些生命体,会在他消逝前做有意义,使他快乐的事。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大自然变得有生机,有活力,有了现在一番景象。它们有为了自己的、为了朋友的、为了孩子的。做一些为了这些生命的事,让他们快乐,那么他自己也会变得快乐。这也是付出的意义所在。就比如赵忠尧,他在英国留学多年,因为“918事变”,全中国都乱作一团。赵忠尧放弃了在英国优良的待遇,毅然决然的带着50毫克镭回到了中国,来到清华。因为清华的.搬迁,那50毫克镭也被遗忘在老校区。赵忠尧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北京,将那镭装进咸菜罐头里,装成乞丐,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徒步来到在长沙的清华大学,胸口前也被装有镭的罐子磨得伤痕累累。他冒着生命危险换来了中国核试验的发展,这种舍己为国的拼搏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法布尔耗尽心血著成的《昆虫记》给我带来了宝贵的知识,也有的对于自然的认识。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从中品味,领悟,便能感受其最大价值。

《昆虫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